2016年9月2日 星期五

轉貼楊索之心得文

轉貼楊索之心得文
【柴山彌猴需要轉型正義】
高雄人真的容不下一群猴子嗎?7天內死了15頭猴子,毒殺可能性非常高。一個彌猴家族只賸一頭幼猴,彌猴是群居動物,這小猴失去倚賴群體可想見將多孤單。猴群無辜,公部門須全力緝兇。

彌猴群是柴山的原生動物,是在地原住民,柴山是牠們的傳統領域傳統,過去可依靠自然資源存活,而都市化發展使得人猴爭地,猴群生生不息但又維生困難,招得住民排斥。登山客以彈弓、BB彈、登山杖攻擊彌猴或下毒事未間斷過,這次因為彌猴群連續死亡才被外界矚目。這種惡行,講難聽一點是乞丐趕廟公。
十多年前,成令方教授帶我去柴山散步,當時猴群數量已很可觀,山友抱怨聲也聽聞。去年到中山大學演講,老師們說彌猴破壞力很強,跑進辦公室翻箱倒櫃找食物,我也在校園工地看到猴兒們望著工人吃便當的渴望眼神,內心為之悲憐。對於猴群之死,壽山、中山大學一帶民眾或有不少人無感,甚存有認同撲殺之念。
但彌猴與人真的只有對立嗎?真的沒有更具創意的解決之道?台灣民眾常去峇里島,那兒的猴子與人平和相處,成為美景一環。每年11月在泰國曼谷以北的小鎮羅波里有一猴子節;每年5月在印尼加里曼丹島山區也有猴節,是當地居民、商家為感謝猴子帶來觀光收入而設水果宴犒賞眾猴。具有特色的節慶又強化為國際觀光資源,形成經濟效益正面循環。

一個愈尊重他者、愈疼惜非我族類物種的社會,才是體現文明與進步價值。彌猴家族為數不少卻沒有選票,無法為自己發聲,但牠們需受到公平善待,其生存棲息問題已不能再受忽視。柴山彌猴是高雄獨特景觀,不是禍害。如何尋找人猴之間共存共榮的途徑,政府與民間力量應該投注更多心神關注、整體性盱衡來解決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