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0月29日 星期三

轉載

 【 在地人物|一個很鬧的鄰居?她站在逆風處為獼猴發聲 】

⠀⠀
搶食物、攻擊人類、闖入住宅搗亂
#臺灣獼猴 媒體形象惡名昭彰
卻有人願意站在逆風處,替牠們發聲
⠀⠀
#林美吟 自小和獼猴情同手足
發現獼猴在一般大眾的印象裡「真的很差」
對於這個與我們最親近的淺山鄰居
又有多少不滿是出自於誤解呢?
⠀⠀
臺灣獼猴是珍貴的臺灣特有種,相當聰明
並不是牠們的數量多到入侵了人類的生活區域
而是人類進入了牠們原本的家
⠀⠀
就跟人與人之間相處一樣需要磨合
人與猴之間,也需要更多的理解
就讓我們跟著「台灣獼猴吱吱黨」創辦人林美吟
深入了解與臺灣獼猴共存的智慧吧❤️
「最不討喜的動物,也有可愛的一面」我與我的獼猴家人—專訪 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 林美吟 - Home Run Taiwan
homeruntaiwan.com
「最不討喜的動物,也有可愛的一面」我與我的獼猴家人—專訪 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 林美吟 - Home Run Taiwan
「最不討喜的動物,也有可愛的一面」我與我的獼猴家人—專訪 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 林美吟
「最不討喜的動物,也有可愛的一面」我與我的獼猴家人—專訪 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 林美吟
Jun 20, 2021
作者:Home Run Taiwan
分類:故事/文章
閱讀時間 5 mins
(圖/林美吟提供)
在故事之前
搶食物、攻擊人類、數量太多要撲殺──這是多數人對臺灣獼猴的印象,身為臺灣島上,除了人類以外的唯一靈長類,臺灣獼猴像是惡名昭彰的壞人,但卻有人願意站在「逆風處」,替臺灣獼猴發聲,試圖扭轉牠們的負面形象,讓人類對獼猴多一點理解,少一點衝突。
她是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秘書長林美吟,人稱「林美美」,另一個身分是台灣獼猴吱吱黨發言人,不只為獼猴創辦「政黨」、在網路上製作各種獼猴迷因圖,也走進校園演講、帶導覽團上山認識獼猴,甚至還跟獼猴一起拍婚紗!
文章圖片
蹲下身是為了讓獼猴降低警戒,單純可愛的孩子直接趴在地上,想和獼猴當朋友。(圖/林美吟提供)
獼猴是我的兄弟姊妹!
「從小我就跟著我爸上山去看獼猴,跟猴子的互動很自然,對牠們也沒有偏見或負面印象。」笑著說小時候是因為逼不得已所以跟父親上山,林美吟和臺灣獼猴的緣分,源於她的父親,被稱作「獼猴爸爸」的林金福。
林金福觀察臺灣獼猴生態超過25年,替壽山獼猴建立全臺第一個「獼猴戶口名簿」。自小跟著父親每週上山訪猴,耳濡目染下,林美吟也和臺灣獼猴建立起深厚情誼,與獼猴相處的歲月,佔人生三分之二的時間,對林美吟來說,獼猴並非搶奪食物的強盜、攻擊人類的凶神惡煞,而是她的兄弟姊妹,是如家人一般的存在。
文章圖片
林美吟小時候和獼猴的合照。(圖/林美吟提供)
「有一次颱風天剛過,我父親就急著要去山上確認獼猴安危,結果車子卡在山上泥坑,困了一整天才離開,結果隔天他又開另一輛車上山。」,林美吟的父親林金福原是國文老師,為了多了解獼猴,進修考研究所拿到生科碩士,即便長期觀察的研究成果被質疑也不放棄,父親對獼猴的使命感,在林美吟眼中更像是一種執著。
文章圖片
林金福和臺灣獼猴。(圖/林美吟提供)
猴抱貓事件背後 凝聚力量的開端
2014年,一隻雄猴抱著流浪幼貓的照片在網路上引起關注和討論,輿論對幼貓的同情,轉而對獼猴的抨擊。
文章圖片
這隻抱貓的獼猴叫「破四弟」,會四處找尋流浪幼貓。(圖/林美吟提供)
「每年生育季,都會有想要育幼的雄猴,抓小貓或松鼠來哺育,但牠們沒有奶水,也不懂,雖然細心呵護,幼體仍會死亡。」林美吟無奈解釋,雄猴抱幼體本就是自然中動物行為的一部分,卻因為人類隨意棄養,讓流浪動物和野生動物共用棲地,導致幼貓在不屬於牠們環境生長,更讓拾回貓咪的獼猴,無端揹上害死貓咪兇手的惡名。
氣憤、無奈之下,林美吟不是沒有想過替獼猴辯駁,但她明白當輿論風向一面倒,就算說破了嘴仍不會被氣憤的網友接受,所以她決定和父親去救援被獼猴抱走的幼貓。
「我跟我爸花了三個多小時,多次嘗試後才從那隻雄猴搶下貓咪。當下我看到獼猴驚慌的神色,不是攻擊我,而是拉著我的褲子咧嘴、對我示好,希望我能把牠珍貴的貓咪還給牠,一路跟著我哀求的神情,回到家後一直不斷在我腦海浮現。」林美吟和父親總共救援下七隻貓咪,其中也有五隻被林美吟飼養在家中。
文章圖片
林美吟說,前一張猴子抱貓的畫面引起網友猜想獼猴虐貓,但這張理毛的照片卻讓不少人覺得窩心可愛。(圖/林美吟提供)
獼猴也有一個政黨?!
正是因為「猴抱貓事件」引起的廣大關注,不少人開始對獼猴感到好奇,媒體、網路的曝光,也讓林美吟有機會向更多人解釋獼猴的生態和習性。
加上後來因為抗議獼猴身上長期配戴研究用發報器,有研究疏失之嫌,獲得不少網友幫助和媒體報導,林美吟就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,在同(2014)年7月組成了「台灣獼猴吱吱黨」,希望能匯集網路上更多為猴發聲的力量,用更多元的方式,破除民眾對於臺灣獼猴的負面印象,從理解開始,朝「人猴共存」的理想前進。
文章圖片
林美吟和吱吱黨夥伴,會用各種形式的內容讓臺灣獼猴可以突破同溫層。(圖/台灣獼猴吱吱黨)
文章圖片
利用能抓住年輕人目光的迷因圖,融入禁止私養獼猴議題。(圖/台灣獼猴吱吱黨)
文章圖片
吱吱黨也會搭上時事,配合臺灣獼猴的照片製造笑果。(圖/台灣獼猴吱吱黨)
猴子會主動攻擊人?真的是這樣嗎?
民眾對獼猴最大的誤解,大概就是認為臺灣獼猴會主動攻擊人了,但其實並非如此。
「人猴一樣都會自我防衛,獼猴不了解你,對你不放心,就會先選擇威嚇你,威嚇並不代表下一步就是攻擊,可是民眾就會覺得自己要被攻擊。」
林美吟指出,主動攻擊人對獼猴沒有好處,所以不必將獼猴行為誇張化或汙名化,如果遇到威嚇的獼猴,切忌不要張大嘴吧、做出大幅度的動作,只要不回應牠們,默默走開,或是不理會,獼猴自然就會離開,「學習正確和獼猴應對的方式,從理解開始,才能真正解決人猴衝突。」
文章圖片
猴子沒有所有權概念,看到食物就會想去拿。在長期人類餵食下,聽到塑膠袋、紙袋摩擦聲,也會連想到食物,所以林美吟在帶導覽團時,都會告誡團員要把食物和袋子收好。(圖/林美吟提供)
雖然對獼猴來說,不斷往淺山地區開發的人類,就是破壞牠們生活環境的始作俑者,但在對民眾宣導時,林美吟並不是只站在獼猴立場,「我不會說是我們入侵獼猴地盤,而是告訴民眾,人類和獼猴的活動範圍重疊了,所以才會頻繁看到牠們,會用比較中立委婉的語句來解釋,因為獼猴形象本就不好,講錯一字一句都有可能會被放大。」
林美吟也談到,常有人會批評自己沒有替居民,或是遭獼猴破壞農作物的農民著想,只一味替獼猴辯護,「我就是因為替他們想,才會想要推廣共存這件事。」
林美吟認為,人類和臺灣獼猴的活動範圍已經高度重疊,不可能完全區隔開來,共生共存是個勢必要面對的問題,不可能要求獼猴全部都消失在人類面前,既然如此,了解獼猴的生活習性,才有助於人類在遇到獼猴時做出正確的行為,減少雙方的衝突。
文章圖片
成群的獼猴和登山客。(圖/林美吟提供)
我們與獼猴的距離 就像鄰居一樣真的很近
「我們希望可以透過對人的教育,根本解決誤解和衝突,因為獼猴就生活在我們周遭,所以才要更了解牠們。」
要解釋獼猴的生活習性,林美吟總能用幽默的比喻讓人印象深刻,「自己一隻的孤猴,我就說牠是邊緣人。雄單群,就像是男性公關團體,要集體去找新對象。群外雄猴就像社區警衛,是守望相助的角色。」林美吟用民眾可以理解的方式去介紹獼猴,不只拉近距離感,也讓民眾有所共鳴,了解猴子跟人其實沒什麼兩樣。
文章圖片
林美吟從2014年開始推出「跟著猴子去爬山」導覽團,至今已超過5,000人參與。(圖/林美吟提供)
文章圖片
2014年開始,林美吟都會在高雄中山大學新生典禮上,教大一新生如何與獼猴相處。(圖/林美吟提供)
位於柴山範圍的中山大學,曾傳出獼猴搶食的新聞,師生深受獼猴困擾。但也有學生漸漸理解人猴共處之道,中山大學110級畢業歌曲《模樣 used to be_ 》,片段不僅有猴子身影,歌詞中還有猴子吱吱伴你進夢鄉。
獼猴不再是保育類 私養問題頻傳
2019年,臺灣獼猴從保育類名單中移除,讓林美吟十分氣憤,像是打擊了她和父親長年來為獼猴做的努力,「官方說因為臺灣獼猴的族群數量夠穩定,是保育有成,所以降級,我不能接受,因為獼猴還是遇到很多被虐殺的情況。」
談到前幾年遇到獼猴被虐待的日子,讓林美吟很是痛苦。「有一陣子我上山就是在找獼猴屍體,看到獼猴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人類殘害,還有一群人說死得好,一個生命的逝去不應該如此不值。」對林美吟來說,這些獼猴都是自己的家人,看到家人一個個離去,都讓林美吟感到無力。
文章圖片
林美吟號召吱吱黨的黨員,為逝去的獼猴舉辦告別式。(圖/林美吟提供)
在臺灣獼猴降級為非保育類動物後,另一個浮現出來的就是私養問題。
林美吟提到,臺灣獼猴屬野生動物,需要極大的空間活動,並不適合馴養,且獼猴不論男女,長大後都會遇到發情期,多數人遇到此狀況並沒有能力處理。另外,獼猴是群體生活的動物,需要社交,若沒有人與牠交流,可能會焦慮,生病了也無法到一般的獸醫診所救治。
「網路上還是可以見很多人PO文炫耀養猴子,還有不少販賣猴子的資訊。」林美吟說。
文章圖片
自由自在的野外環境,才是獼猴生活的地方。(圖/林美吟提供)
臺灣獼猴自保育類移除後,林美吟沒有氣餒,成立「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」,決定加緊步伐,延續多年來推廣人猴共存的理念,進一步聚集更多關心臺灣獼猴的力量。
林美吟分享,為了讓在地居民了解,獼猴不是只會帶來困擾,協會開始將導覽改為收費式,並將部分金額回饋給身為高雄在地人的陪同導覽員,讓居民知道獼猴也可以創造經濟收益。
另外,林美吟也提到另一套回饋機制「流浪猴雞蛋糕」,讓攤車的收益,可以變成獎學金,回饋給在地清寒學子。
文章圖片
林美吟帶導覽團時,有時也會帶著女兒一起,女兒像小助教一樣和媽媽一起介紹,看到攻擊獼猴的遊客,也會上前制止。(圖/林美吟提供)
文章圖片
林美吟積極到高雄各國小、國中等單位推廣獼猴科普知識。(圖/林美吟提供)
文章圖片
流浪猴雞蛋糕會到不同的地點去販售雞蛋糕。(圖/林美吟提供)
期待一個沒有人猴衝突的未來
「剛開始向大眾推廣人猴共存的概念時,可以看到很多新聞評論、網路留言都是對獼猴負面的印象,但慢慢的,現在去看,可以看到有些替獼猴說話,告訴大家要如何跟獼猴相處的留言。」
林美吟說著這些年來看到的改變,她明白要全臺灣所有人都對臺灣獼猴沒有負面印象,是不可能的事情,但當越來越來人願意去理解這群可愛的靈長類動物,或許就可以一點一滴地達成人猴和平共存的環境。
「我會希望當我們遇見獼猴時,可以很輕鬆的,不會因為是野生動物而大驚失色,因為你理解牠不會傷害你,也知道要如何應對牠。」像是見到鄰居一樣自然平和,這就是林美吟理想中人猴共存的狀態。
文章圖片
學生與獼猴,自然的互動。(圖/林美吟提供)
文章圖片
在林美吟眼裡,臺灣獼猴就像孩子一樣單純。(圖/林美吟提供)
Hashtag
臺灣獼猴
高雄
人猴衝突
推薦閱讀
Jul 30, 2019
閱讀時間 2.5 mins
田董米腦闆|好生態、好夥伴,在收割季回到最初的美好
Jan 03, 2019
閱讀時間 4 mins
走下保育神壇 臺灣獼猴除名之後?
Sep 02, 2020
閱讀時間 6 mins
小獼猴遭路殺,猴媽媽心碎抱屍七天——為什麼我們不該餵食野生動物?
Dec 14, 2020
閱讀時間 3 mins
玉子日記|我們已經不是三歲小猴了!
HOME RUN TAIWAN
關於我們
服務條款
隱私權政策
為提供您更穩定的網站體驗與安全性,建議您使用Microsoft Edge、Google Chrome、Mozilla Firefox 或 Safari 瀏覽器瀏覽,並搭配 1024 x 768 (以上)之螢幕解析度,以獲得最佳瀏覽體驗。
© 2019 Home Run Taiwan. All rights reserved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